行動通訊技術不斷升級,SIM卡也從傳統的實體卡進化到輕巧便利的 eSIM。隨著科技日益成熟,每一支智慧型手機背後,也有屬於它自己的「身份代碼」—— IMEI 與 EID。它們不只是長長的數字,它們可是手機在行動網路世界的專屬代號。想知道它們是什麼、有什麼用途,又要去哪裡找?繼續看下去就對了!
IMEI
全名 : 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
長度/格式 : 15 位數字(前 14 位是裝置識別碼,第 15 位是檢查碼)
雙卡機一定會有 IMEI1/IMEI2
【用途】
- 全球唯一的手機識別碼,用來讓電信網路辨認裝置
- 可用於失竊報案封鎖(Blacklisting)
- 不會因換 SIM 卡而改變(換主機板才會變)
【IMEI的查詢方法與位置】
- iPhone:設定 → 一般 → 關於本機 → IMEI / IMEI2(雙卡會有兩組)
- Android:設定 → 關於手機 → 狀態 → IMEI
- 通用方式:撥號鍵盤輸入 *#06# → 直接跳出 IMEI 視窗
EID
全名 : Embedded Identity Document
長度/格式 : 32 位字元(十六進制,由數字 0–9 和字母 A–F 組成)
【用途】
- eSIM 的唯一序號,用來在電信系統中綁定/開通 eSIM
- 每一個支援 eSIM 的裝置必有一組 EID
【EID 碼的查詢方法與位置】
- iPhone:設定 → 一般 → 關於本機 → EID(支援 eSIM 才顯示)
- Android(Pixel / Samsung / 其他支援 eSIM 機型):設定 → 關於手機 → 狀態資訊 → EID
- 部分手機:撥號輸入 *#06# 也會顯示 EID(只有支援 eSIM 的機型)

EID 與 IMEI 的差異
EID 和 IMEI 都是手機獨一無二的識別碼,但用途不一樣。EID 是專門給 eSIM 用的,用來讓電信商開通或綁定網路服務;IMEI 則用在所有行動裝置上,用來識別手機硬體本身。下面的表格會幫你清楚比較它們在用途、識別對象、與服務的關係、格式等方面的不同,方便你快速分辨。

- 用途範圍
- EID:專用於 eSIM(Embedded SIM)的唯一識別碼,用來在電信商系統中開通、綁定 eSIM 配置檔。
- IMEI:適用於所有行動裝置(含實體 SIM 與 eSIM 裝置),用來讓行動網路辨識裝置本身。
- 識別對象
- EID:識別的是「eSIM 晶片」
- IMEI:識別的是「整台行動裝置」
- 服務與設備功能
- EID:主要與網路服務開通、eSIM 資料下載綁定有關
- IMEI:主要與裝置身份、防盜鎖機、電信網路准入有關
- 格式
- EID:32 位十六進制字元(0–9, A–F)
- IMEI:15 位純數字(前 14 位為裝置碼,第 15 位為檢查碼)
- 共同點
- 兩者都是全球唯一的識別碼
- 都能在手機設定或輸入
*#06#
查到(但 EID 僅支援 eSIM 的裝置才有)
其他類似識別碼
這裡我們也一併整理了手機裡常見的識別碼,例如 ICCID、MEID、序號(Serial Number)、Wi-Fi MAC 位址、Bluetooth 位址等,並說明它們的用途,以及在 iPhone 和 Android 手機中的查找位置。表格裡的號碼都是範例,不是真正可以使用的碼,只是提供格式參考。
名稱 | 格式 | 用途 | iPhone 查找路徑 | Android 查找路徑 |
ICCID | 19~20 位數字 | SIM 卡唯一編號(實體或 eSIM) | 設定 → 一般 → 關於本機 → ICCID | 設定 → 關於手機 → 狀態資訊 → SIM 卡狀態 / ICCID |
MEID | 14 位數字或 16 位十六進制 | CDMA 網路用的裝置碼(美國/部分亞洲) | 設定 → 一般 → 關於本機 → MEID | 設定 → 關於手機 → 狀態資訊 → MEID |
序號|Serial Number | 英數混合(長度不固定) | 裝置生產序號,用於保固、維修、驗機 | 設定 → 一般 → 關於本機 → 序號 | 設定 → 關於手機 → 序號 |
Wi-Fi MAC 位址 | 12 位十六進制(例:A0:B1:C2:D3:E4:F5) | Wi-Fi 硬體識別碼 | 設定 → Wi-Fi → 選擇當前連線 → Wi-Fi 位址 | 設定 → Wi-Fi → 選擇當前連線 → MAC 位址 |
Bluetooth 位址 | 12 位十六進制 | 藍牙硬體識別碼 | 設定 → 一般 → 關於本機 → 藍牙 | 設定 → 關於手機 → 藍牙位址 |
